首页» 本科教育» 教务信息» 《配位化学》课程说明书--姚清侠
《配位化学》课程说明书--姚清侠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15
《配位化学》课程说明书  | |||||||||||||||||||
一、主讲教师信息  | |||||||||||||||||||
姓 名  | 姚清侠  | 性别  | 男  | 学历  | 博士  | 职 称  | 副教授  | ||||||||||||
研究方向  | 配位化学  | 工作单位  | 化学化工学院  | ||||||||||||||||
讲授课程  | 配位化学、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  | ||||||||||||||||||
联系电话  | 电子信箱  | yaoqingxia@lcu.edu.cn  | |||||||||||||||||
二、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中文  | 配位化学  | 先修课程  |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结构化学、仪器分析  | |||||||||||||||
英文  | Coordination chemistry  | 课程性质  | 专业方向课  | ||||||||||||||||
学时 /学分  | 32 /2  | 授课范围  | 2018级化学专业本科生  | ||||||||||||||||
授课时间 和地点  | 周二7-8节:4B102室;  | 人数 限制  | 60  | ||||||||||||||||
课程简介  | 配位化学是化学相关学科的重要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配位键理论,了解配合物反应的基本规律;对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用途有比较理性化的认识,了解配位化学的研究方向和进展。 另外,由于配位化学来源于无机化学又超越了无机化学,并逐步向分析、有机、物化等学科渗透,所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将原来分散学习的各学科知识关联起来理解运用,使学生对化学学科有更系统的了解,进而对其后继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科研工作的进行有一定指导性作用。  | ||||||||||||||||||
三、教学资源  | |||||||||||||||||||
指定教材  | 无  | ||||||||||||||||||
参考文献  | 《配位化学-原理与应用》,章慧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配位化学(双语版)》,李晖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配位化学》,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配位化学》,杨帆、林纪筠等编,华东示范大学出版社,2002  | ||||||||||||||||||
教学网站  | 
 
  | ||||||||||||||||||
四、教学信息  | |||||||||||||||||||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将原来分散学习的各学科知识关联起来理解运用,使学生对化学学科有更系统的了解。  | ||||||||||||||||||
教学进度 (以周为单位)  | 课堂讲授  | 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 |||||||||||||||||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 内容及时间、地点  | ||||||||||||||||||
第3周  |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1-1. 配位化学的发展简史与现状 §1-2. 配合物的一些基本概念 §1-3. 配合物的立体结构  | 
  | |||||||||||||||||
第4周  | 第二章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8学时) §2-1. 价键理论  | 
  | |||||||||||||||||
第5周  | §2-2. 晶体场理论  | 
  | |||||||||||||||||
第6周  | §2-3. 分子轨道理论  | 
  | |||||||||||||||||
第7周  | §2-4. 角叠模型  | 
  | |||||||||||||||||
第8周  | 第三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性 (4学时) §3-1. 溶液中的配位平衡和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3-2. 影响溶液中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 
  | |||||||||||||||||
第9周  | §3-2. 影响溶液中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3-3. 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稳定性  | 
  | |||||||||||||||||
第10周  | 第四章 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 (4学时) §4-1. 配合物取代反应的基本概念 §4-2. 平面正方形配合物的取代反应  | 
  | |||||||||||||||||
第11周  | §4-3. 八面体配合物的取代反应 §4-4. 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  | 
  | |||||||||||||||||
第12周  | 第五章 金属有机化合物 (4学时) §6-1. π酸配合物  | 
  | |||||||||||||||||
第13周  | §6-2. π配合物 §6-3. 配位催化  | 
  | |||||||||||||||||
第14周  | 第六章 过渡金属簇合物 (2学时)  | 
  | |||||||||||||||||
第15周  | 第七章 光谱与磁性(6学时) §5-1. 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 
  | |||||||||||||||||
第16周  | §5-1. 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 
  | |||||||||||||||||
第17周  | §5-2. 配合物的磁性  | 
  | |||||||||||||||||
第18周  | 期末复习  | 
  | |||||||||||||||||
教学方法 与手段  | 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 ||||||||||||||||||
学习方法  |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  | ||||||||||||||||||
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  | |||||||||||||||||||
  | |||||||||||||||||||
六、成绩考核  | |||||||||||||||||||
平时成绩  | 占总成绩30%。  | ||||||||||||||||||
期末成绩  | 占总成绩70%,闭卷(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题目类型有选择、填空、判断、简答题、论述等。  | ||||||||||||||||||
考试说明  | 缺席1/3学时者,取消考试资格,重修;总成绩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重修;补考或重修时,期末考试占100%。  | ||||||||||||||||||
备 注  | 
  | ||||||||||||||||||
系主任签名: 分管教学院长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