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聊城大学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
聊城大学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3-21
为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确保我实验室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公平公正,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函〔2020〕8号)以及山东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复试录取工作方案和我实验室实际,制定我实验室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
一、组织领导
(一)实验室成立由实验室主任负责人任组长的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实验室复试录取工作具体方案,负责复试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录取的相关工作,对参加复试录取工作的人员进行政策、纪律、专业等方面的培训,并对本次的复试、录取结果负责。
(二)实验室成立复试小组,复试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组长由专业负责人担任,成员原则上本学科导师或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组成,具体实施复试要求、流程及整个复试细则。
实验室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复试小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
二、复试工作方案
(一)确定复试名单
本实验室所招生的化学专业分数线严格执行教育部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复试分数基本要求,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复试采取差额复试的方式,差额比例不低于1:1.2,以达到好中选优的结果。
(二)考生复试资格审核
复试考生资格审核。在复试前认真审核考生提交的各项证明材料(主要包括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学生证)、学历(学籍)认证材料),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者,不予复试。网上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应在复试报到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否则取消复试资格。考生不按时参加复试的,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会同技术平台提供方,运用“人脸识别”“人证识别”等技术,并通过综合比对“报考库”“学籍学历库”“人口信息库”“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库”等措施,加强对考生身份的审查核验,严防复试“替考”。
(三)复试形式
复试采用网络远程复试形式。复试系统选择研招网开发的招生远程面试系统作为复试主平台,另外选用腾讯会议作为备用平台。
(四)复试内容
外语听力与口语、专业面试(技能测试)、综合面试、同等学力加试。
1.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主要测试考生理解能力和运用外语知识与技能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由考生抽签方式确定测试题目,时间以每人10分钟为宜,分值为100分,60分为及格,不及格者原则上不予录取。
2.专业面试(技能测试):根据招生专业目录已公布参考书目拟定专业课试题库,由考生随机抽取试题,现场口述作答。分值为100分,60分为及格,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3.综合面试测试:主要考察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拓展能力。采用网络视频口头形式作答,采用问答形式,主要考查专业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潜质、思想道德品质等综合素养。分值为100分,60分为及格,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4.同等学力加试(网络笔试):对符合参加复试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含高职高专考生、本科结业考生)必须进行网络笔试。笔试的科目须是我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列的两门加试科目。加试方式为笔试(开卷),考试时间每门为2小时,每门满分为100分。同等学力考生的加试科目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60分为及格,不及格者不予录取。采用网络远程视频方式,全过程将被监控和录音录像,可随时调看考试笔试状态。考生完成作答后,在规定时间内拍照按统一格式在线提交答卷(考生提交的拍照答卷中不得体现考生姓名以确保阅卷客观公正),未按照要求完成答卷提交者,视为无效答卷。
网络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同一学科专业(领域)的外语听力与口语、专业面试(技能测试)、综合面试试题难易程度、成绩评定标准应统一。参加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专业面试(技能测试)、综合面试的教师必须现场独立评分。面试过程中严禁面试教师随意进出,严禁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确保面试质量。
(五)复试注意事项
1.复试前培训。
复试前对导师进行遴选和培训,强化保密意识、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并提高导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科学规范选拔人才的能力。与考生逐一签订《诚信复试承诺书》,确保提交材料真实和复试过程诚信。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加强复试过程监管,严防复试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对复试过程要全程录音录像。
2.严肃考风考纪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复试过程中只能出现考生本人,不允许携带任何相关资料。在复试过程中,本实验室接受所有考生对于考试作弊的相互监督举报,对在复试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一经查实,即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严肃处理,取消录取资格,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
入学后3个月内,招生单位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3.加强政策宣传解读
实验室采用QQ,微信建群的方式,对复试考生宣传解读相关复试政策,特别是复试时间、方式、流程等安排,让社会和考生充分知晓,确保考生复试组织工作顺畅有序。
4.加强考生咨询服务
实验室各专业均安排专人(本学院教师)受理考生咨询,及时为考生答疑解惑。向考生详细介绍有关软件平台使用办法、复试流程和相关要求等。
5.做好兜底支持保障
要强化人性化关怀和个性化安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贫困地区考生、残疾考生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帮扶。
对于不具备远程复试条件的考生,招生单位要进行技术兜底保障,根据考生申请积极协调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提供必要合理的支持和帮助。
三、调剂
实验室接受调剂的专业:070300化学。
实验室严格执行教育部有关调剂规定,制订本院研究生调剂办法,对申请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应当按考生初试成绩择优确定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坚持生源质量优先原则,根据调剂计划与复试比例确定调剂复试名单。
(一)调剂的基本要求
1.考生初试成绩必须同时满足2021年“全国A类复试分数线”对其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和拟调入专业对应学科门类的复试基本分数要求;
2.拟调剂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
3.初试科目与拟调剂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拟调剂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
4.未考统考科目的考生不能调入设统考科目的专业;
(二)调剂办法
按照山东省教育厅的要求,即“对申请同一专业、初试科目试卷内容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按考生初试成绩择优确定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坚持生源质量优先原则”,结合研究方向按照差额1:3的比例确定调剂考生。
(三)调剂程序
1.学校根据生源情况和分专业计划在研招网调剂系统中公布调剂余缺信息。考生登录研招网调剂系统填报调剂志愿。调剂(包括接收外校调剂生与校内调剂生)必须通过“全国硕士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未经调剂系统的调剂考生一律不予录取。
2.实验室安排专人审核考生材料,将符合调剂条件的调剂考生添加到复试备选库中,并将审查合格,同意复试的考生名单反馈至研招办。
3.研招办根据反馈情况,向符合调剂条件的考生发送复试通知并通知考生网上确认。
4.收到复试通知的考生登录研招网调剂系统点击“接受复试”进行确认。如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认操作,视为自动放弃。学校每次开放调剂系统持续时间不低于12个小时,考生调剂志愿锁定时间不超过24小时。
5.复试结束后,将实验室复试合格的拟录取调剂考生名单反馈至研招办。
6.研招办根据实验室拟录取名单,向符合拟录取条件的考生下达拟录取通知,并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研招网调剂系统点击“接受待录取”进行确认。
7.调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研招网调剂系统点击“接受待录取”进行确认。一经双方确认,不得取消。
四、录取
(一)总成绩核算方式
初试总成绩和复试总成绩按初试总成绩60%、复试总成绩40%的权重相加,得出入学考试总成绩。
总成绩计算(成绩为百分制):考生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0.6+(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成绩*0.2+专业面试*0.4+综合面试成绩*0.4)*0.4。
(二)总成绩排名方式
1.按照学院、专业总成绩排名,总成绩相同时按复试成绩排名录取。
2.一志愿考生和调剂考生分别排名,复试合格的第一志愿考生优先录取,调剂考生按照剩余计划从高分到低分排名录取。
3.同批次复试考生按总成绩高低排序录取,不同批次复试考生按各自批次总成绩高低排序录取。
4.若复试合格考生放弃录取资格,依次按上述顺序递补。
(三)拟录取名单的确定
实验室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勿滥”的原则,根据总成绩排名方式,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从高分到低分择优确定分专业拟录取名单。
五、相关工作制度
(一)责任追究制度。加强领导,严肃纪律,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复试有关规定的单位或个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纪律处分或取消导师资格和专业招生计划,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信息公示制度。复试录取工作方案、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咨询和申诉渠道等信息及时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上公布,接受考生的监督,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三)复议制度。实验室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单位考生的复试结果负责。考生如有异议,可在规定时限(自公布复试成绩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提出投诉,实验室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向考生做出书面答复。
(四)监督制度。聊城大学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
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举报电话:0635-8239795,邮箱:heqingpeng@lcu.edu.cn。
聊城大学
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
2021年3月20日